
經了解,這事是這樣滴。2016年1月3日,發改委為了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推進成品油價格進一步市場化,于是,召開了一場征求意見的座談會。
誰參會了?
根據新華社的報道,參加會議的有用油大戶、貨車司機、船主、出租車司機、私家車主、行業協會、石油企業、專家學者等各方面代表。哦,對了,好像還有我們發電機行業的代表。
開會都說了啥?
參會代表就成品油價格機制是否應設置”天花板價”和“地板價”,怎么確定油價水平,價格調整方式如何簡化、優化。同時,怎么保證國內石油供應安全、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資源節約利用等問題各抒己見。
AutoMirror分析
既然是要油價市場化,卻又想劃下個高低杠限制起來,這有違市場化的初衷啊。其實,想一想很簡單:在油氣資源壟斷的情況下,相關部門也挺為難的。
“天花板價”就是封頂價,為啥要封頂?我們不能高估油企的自覺性,按照市場來的話,就他們幾桶油在那賣,把價格可勁往上調,怎么辦;“地板價”就是保底價,就是說不管國際油價降到多低,咱就得按這個保底價,不能打破這個底線,這也有部分原因考慮到霧霾等環保問題,避免因為油價低就大肆消耗。
那么,現在執行的是什么機制呢?
按照2013年3月 發改委公布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了若干國際市場原油品種,當這些原油價格連續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波動到一定程度時,國內油價隨之調整。

2015年12月15日及29日,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降之際, 發改委宣布連續兩次暫緩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理由是要利用價格杠桿促進資源節約、治理大氣污染。應該價格更低,卻享受不到,公眾不滿意了,認為破壞了規則:自己約的……含著淚也要打完,不能隨意損害公眾利益。
油價低不好嗎?
不一定都好,因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油價低,消費者有利了,但是煉廠及石化行業壓力很大,虧損啊。
那怎么辦呢?
改革!股市有熔斷機制,就像保險絲一樣,油價也可能設置上下限。所以,等著新的汽柴油定價機制出臺吧!
不得不說的話
當前中國成品油價格構成中,稅負占比為46.3%,其中消費稅占比27%,增值稅占比14%,舉例來說,92#汽油售價5.67元/升時,含稅2.62元。希望改革時把稅負也降降,支持的加關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