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曉剛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裝備制造的技術水平發生了深刻變化,部分產品的產量創造了多項世界 :2013年發電設備產量1.2億千瓦,約占全球總量的60%;造船完工量4534萬載重噸,占全球比重的41%;汽車產量2211.7萬輛,占全球比重25%;機床產量95.9萬臺,占全球比重38%。同時,機械制造業占比正在不斷提升,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蛟龍”載人深潛器取得重大突破,高鐵、特高壓、4G通信在全球擁有了相當高的知名度。中國裝備已具備全面走出去的實力。
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通過“走出去”,2015年1至10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2個 地區的5553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對外投資5892億元人民幣(折合952.1億美元),同比增長16.3%。對制造業的投資保持強勢增長。1至10月,我國企業流向制造業的投資為99.4億美元,同比增長82.8%,主要分布在汽車、專用設備、醫藥、計算機/通信設備、橡膠和塑料制品等制造領域。
“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 位,建立起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制造體系,形成了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骨干企業,我國已具備了建設工業強國的基礎和條件。”歐美同學會黨組成員、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馬文普稱。

馬文普認為,目前,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裝備對外依存度高,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不完善;產業結構不合理,裝備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信息化水平不高,與工業化融合深度不夠;產業國際化程度不高,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不足。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必須著力解決以上問題。
“一帶一路”戰略機遇
在馬文普看來,推動中國裝備走向國際市場,優化外貿結構,既能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也對構建互利共贏的國際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
這其中,“一帶一路”戰略的全面實施將有力地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高速發展和全面深化,也將推動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
數據顯示,“一帶一路”沿線 和地區26個,輻射范圍約44億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63%;經濟總量21萬億元人民幣,占全球總量的29%。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絲路基金中國出資400億美元。“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落地實施將為“一帶一路”戰略做好堅實的產業基礎支撐。
宋曉剛表示,機械制造“走出去”,是在產能合作、盤活存量的基礎上,同步推進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一是要將“一帶一路”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重大國際基礎建設項目,與裝備優勢產能“走出去”緊密結合起來,以“工程”帶“產業”。二是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按照國際慣例和商業原則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
據統計,目前,我國“走出去”的大部分企業主要依靠資金和勞動力優勢,真正依靠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走出去”的占比不足20%。

搶注新機遇,華全動力迎頭趕上
華全動力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各種柴油發電機組研發、生產、銷售業務的現代化民營企業,也是一家出口外向型企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為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華全決策層積極搶抓機遇,直面挑戰,努力以更寬的視野拓展開放合作空間,他們敏銳的看到了“一路一帶”戰略的重大機遇,從而積極謀劃參與到 “一路一帶”建設,以東盟、澳洲、中亞、中東為代表的亞太市場成為走出去的 。通過參加國際知名展會,尋求對外合作等方式, 推進“走出去”戰略。例如,他們剛剛參加了2015年12月3日—5日在緬甸仰光舉行的2015年緬甸國際電力能源展覽,獲得了巨大成功。今年以來,在行業、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實現了主營業務不降反升,經濟、社會效益呈現持續向好的態勢,成為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新。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在“一帶一路”大戰略中,要取得實實在在的進展, 根本的在于“苦練內功”。“一帶一路,這個機遇我們必須抓?。?rdquo;企業老總趙立增的話斬釘截鐵。他認為,作為一家新興的企業,必須發揮出“后發制人”的優勢,如果找不到或者發揮不出這個優勢,那么出路一定很危險。因此,他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制定了“以品質塑商譽,以商譽鑄品牌,以品牌促發展,以發展求生存”的企業發展戰略,明確提出了“鑄 品質,塑 商譽”“創 品牌,鑄 企業”的發展思路和要求,同時,他也認為這是企業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的 有效策略。在經營實踐中,把工作重點落腳到質量管理、品牌建設和商譽塑造上面,帶領全體員工奮勇開拓,銳意進取,追求,爭創 ,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跨越,引發業界的廣泛關注。1至11月份實現銷售各類發電機組達1300余臺,總功率達到近20萬千瓦,華全牌發電機也一直成為用戶搶手的“香餑餑”,日均發貨保持在4臺以上。

今年以來,由于措施得力,方向對頭,華全動力不僅保持了國內份額的穩定,并且對“一路一帶”沿線 的出口增長50%以上,尤其是東南亞、澳洲及中亞市場更成為公司新的利益增長點。在今年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下,這對于維持企業的穩定、平穩發展,完成企業全年發展目標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