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戶用采暖型沼氣池為例,這種沼氣池每天可產生沼氣15m3,其中僅用2m3/天就能使沼氣池主發酵區的溫度維持在25℃以上,其余的12m3完全可以自主支配。而談到使用沼氣的優點,東升村村民樂得合不攏嘴,用沼氣一是省柴、省煤,沼渣還能用作有機肥;二是省時省力,既方便又衛生;三是改造了環境衛生,過去到處都是豬牛糞,現在沼氣生產需要糞,豬牛都圈養了,衛生狀況得到了改善。
英國路透社報道的標題為《中國養豬場北上,顛覆世界頭號肉類和糧食市場》,而它在11月22日發布的這篇報道中說(作者多明戈•佩頓,王會聰譯),中國規模的那些養殖企業和新的加入者正在競相北上,在該國東北產糧地帶興建龐大且現代化的養豬場,擴張世界上的豬肉市場并顛覆豬肉和糧食貿易的流向。

研究人員預計,東北地區養豬場每年的出欄量將達到近1.2億頭,幾乎相當于黑吉遼三省以及內蒙古四地去年總出欄量的兩倍。業內人士說,未來幾年,近20%的中國生豬將被轉移至“新領地”,這與美國每年的屠宰總量相差無幾。
盡管冬季寒冷,但中國東北相對人煙稀少,允許修建在該國其他人口稠密地區不可能獲批的大型養殖場。“取暖令東北(養豬)成本較高。但我們能在當地實現規?;B殖”,正向養豬業進軍的宋偉平(音)說,“我們正在東北興建7個養豬場,在這里的養豬場總數將達20個。”
東北各省份養豬業出欄量的增加,使該地區在中國去年生豬出欄總量的占比升至17%,幾乎比肩中國兩個養豬省份河南和四川1.29億頭出欄量之和。
東北生豬產量大增,將加快中國長期以農村家庭飼養為主的養豬業的現代化進程。還將在中國打造出生產從飼料到肉類等各種產品的大規模綜合養殖場,使其在規模上與近幾十年來已改變美國市場的“生豬站”不相上下。這種趨勢與中國政府的未來目標相契合——把東北糧倉變為肉類和乳制品生產中心,以促進對該地區主要農作物的需求,重新振興中國的部分貧窮地區,并治理東北以南人口稠密地區的農田污染。

好機組,華全造!華全發電機組咨詢熱線:400-162-0536 159-053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