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們的印象中,養雞場一定是“臭不可聞”。然而在一家由新旺牧業投資興建的養雞生產基地,發生的一切似乎不同。養雞產生的雞糞不僅能作肥料,還可以發電。這在恩施州可是破天換的頭一遭。近年來,新旺牧業積極探索節能養殖新途徑,通過多次外出考察、觀摩,從外地購進一套沼氣發電設備,利用沼氣中甲烷氣體可燃燒發電的原理將雞糞用于發電,用過之后的沼渣經處理后制成有機肥料。項目總投資110萬元,年產雞糞500余噸,年發電11萬千瓦時。
李華明總經理說,“只要是養雞,必然要產生雞糞,規模越大,產生的糞便也就越多,如果處理不及時,方法不得當,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影響雞的生活環境, 終還可能會影響到食品安全”。于是他想到了用沼氣發電來處理雞糞這種方法。
這個養殖基地位于龍鳳鎮某村一個大山坳里,兩排整齊的雞舍矗立在青山田坎之中。在偌大的場區內,地面上看不到一點雞糞和污水。在標準化的雞舍內,3層樓的雞籠,每一層都配備有糞便傳送帶,相當于移動“衛生間”,通過傳送帶,雞的糞便會被運送到事先設計好的地下管道,再通過管道輸送出雞舍。有了能移動的衛生間,就能很好地保證雞舍干凈、衛生。
李華明介紹說,物聯網和大數據的應用,讓養殖基地更像一間間豪華公寓,配備全程優良的自動化管理系統以及音樂播放系統。公司應用的實時數據信息平臺,可對雞舍內的溫度、濕度、靜壓、采食量、飲水量、通風等關鍵指標進行24小時不間斷遠程管控。當出現數據異常時,養殖場將現場聲控報警,公司監控視頻會顯示異常報警,同時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手機可以接收異常信號,可在 時間發現并予以解決,確保雞群在穩定適宜的環境中生長。
據了解,這個標準化養雞場,共喂養了6.5萬只土雞,每天通過傳送帶掉下的雞糞大約有3噸,雖然雞舍里沒有雞糞了,但既不見堆成山,也不見運出養殖場,這么多雞糞到底到去哪里了?原來,是通過地表之下的管道和傳送裝置被輸送到了沼氣發電廠。

雞糞便處理及沼氣發電項目已經于2015年6月21日正式投產,可日處理雞糞2至3噸,年發電11萬度,供養殖場區及周邊農戶使用,可有效促進養殖業與種植業的生態良性循環,推進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確實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我們也知道,綠色、低碳也是華全動力所始終堅持的重要理念,這使得華全牌系列發電機普遍具有環保、高效、耐用和節能的特點,因而深受廣大用戶的好評和喜愛。我們也相信,華全發電機將在新旺牧業事業持續發展中產生更大的效益。